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翰寧電腦-IT資訊安全防護最佳解決方案
HN.COM 優質服務團隊
零組件及其他周邊

電腦的【硬體】架購主要由幾項零組件組成:

1. 中央處理器(CPU):如同人體大腦,主宰整台電腦的最主要運算處理工作。也是能影響總體效能最大的零組件。處理器的好壞並非只單純看核心數、也非只看時脈高低,不同的架構世代有不同的指令集性能表現,但電腦新手很容易在此被商人誤導。目前處理器龍頭是Intel技術與性能遙遙領先,AMD在早期還能與之競爭,但目前存在只淪為價格制衡的作用。對於電腦新手來說,處理器性能好壞的最簡單正確判斷方式,就是看他的價格定價,例如:AMD四核心的價格跟INTEL雙核差不多,所以性能也差不多而非看到四核時脈又高就以為性能比較好。每個處理器世代架構的實際性能通常也都比前一代進步,以2015來說規格淘汰週期約一年就會發展下一代新架構、其中短命的過渡品甚至半年就被淘汰取代。

 

2. 主機板 (MB):如同人體的身體,用於裝載並連結各個零組件通道的母體,價格高低不同的主機板晶片組主要在功能支援擴充上有差異、對於效能發揮影響較小,但廠商在相對價位上的主機板設計用料好壞,很大的影響到電腦的壽命、穩定。例如:電容的品質差異、MOS管、IC電路與散熱設計、插槽的位置設計好壞,保護設計省料與否...等等,這都不是一般外行兩光商販有能力會去涉獵與深入了解的,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挑選電腦搭配清單要找對專業,而不是自己DIY胡搭亂配、或是找賣貨商人列推銷清單(兩光的開單豪華常湊一張低端廉價主板),否則後果不是硬體效能不彰、就是故障問題百出。主機板的規格淘汰更換通常是隨著CPU處理器,但通過廠商韌體更新或設計調整,少部分可能支援相容下一代的處理器。其他介面規格的發展淘汰速度較慢,通常很久才會改規格至不完全相容支援 (意即:雖有效能影響但大多可沿用向下相容),所以一般來說更換升級主機板,連帶CPU跟記憶體兩種規格的相容,同時也要注意是否更換。

 

3. 記憶體 (RAM):如同人腦的神經元,用於反映儲存等待即將處理的指令,記憶體的好壞影響系統穩定與性能有一定的重要性,但大多數電腦新手並不懂得分辨此項好畫差異,只懂得基本的規格DDR多少、時脈多少、容量多大,甚至有些還被無良商販所誤導而以為容量越大速度越快效能越好。影響記憶體的速度發揮在於時脈跟CL值運作值上、影響品質穩定的在於廠牌顆粒跟電壓不同上,記憶體的通道問題則是暫存承載量在某些程度上會影響效能 (例如:在某些吃重存取記憶體的應用上,四條跑四通道>雙條雙通道>單條單通道),而電腦新手只懂看的記憶體容量大小,只要在夠用的情況下是閒置中且無關任何電腦效能的。那到底什麼叫夠用的情況下?隨時可以打開工作管理員看自己平常記憶體的使用量。其他形式的記憶體如同各類神經細胞佈滿全身,也會被應用在其他硬體上,例如:處理器的快取、硬碟的緩存、顯卡上的VRAM、SSD的儲存元件、隨身碟閃存裝置...等,因故DRAM價格供缺也是硬體波動變化最快的。

 
 

以上三者為最主要硬體,通常世代規格淘汰改變通常會連帶影響,也就是說停產規格換了要升級通常三樣都得換,不像顯示卡或硬碟...等其他零組件一般都是長年同規格介面可相容或向下支援沿用。

4. 顯示卡 (VGA):如同人體的雙眼,功能若正常畫面是彩色順暢的,反之畫面是花屏異常的,玩什麼遊戲會需要什麼程度的遊戲顯示卡,跑什麼繪圖軟體會需要什麼程度的專業繪圖卡,基本上顯示卡的圖型晶片GPU作用指在於顯示光影圖形的作用上,是一種因用途而生的介面卡之一,當然沒有這相對用途需要就沒有安裝高價顯示卡的必要。現今電腦架構處理器大多內建有顯示功能,且性能相當強悍足以批敵一般兩千元內的獨立顯示卡,足以應付一般不玩吃重遊戲的使用,所以正確的觀念:顯示卡是最不重要、也是預算有限下最後才考量挑選的地方,主要的原因在於:第一:獨立顯示卡很容易隨時可以無痛加裝升級,第二:顯示卡的性能提升速度跟貶值掉價很快,萬元高價顯卡可能沒多久跳水就掉好幾千、幾年前萬元顯卡的性能可能比現在兩三千低端顯卡還不如,第三:顯示卡等級只要滿足基本遊戲需求,特效光影關低也是可以順跑的。

 
 

5. 硬碟 (HDD):如同人腦的記憶區,作為永久保存的地方,處理前與處理後的所有程式檔案都是從此作讀取跟寫入,所以很大影響總體效能,隨著現今硬體發展飛速,只有傳統磁盤硬碟停在原地,7200RPM跟SATA介面已久久成了目前HDD算到極限的規格(為何萬轉無法發展下去?這跟過去CPU高時脈轉多核發展的原因一樣,凡事都有個極限。),所以中高端主機效能受限於硬碟拖面速度的瓶頸,解決這個瓶頸的救星就是SSD固態硬碟的出現。固態硬碟SSD在廣義上,也是屬於硬碟的一種儲放裝置,除了這兩類目前系統主要的儲存裝置,另外還有其他折衷的硬碟形式如:希捷的固態混合硬碟。很多電腦新手忽略硬碟對整體效能的影響,常常被無良商販蒙蔽而只知硬碟容量要多大,更別談去分辨更加複雜不同的SSD產品。

 

6. 電源 (PSU):如同人體的心臟,負責輸送電力提供硬體動力來源,電源的優劣好壞可以牽涉影響到整個主機,但卻是很多電腦新手容易被商販蒙蔽的地方,因為很多所謂低價便宜電腦,主要是靠搭用廉價電源來壓低價格,配裝不良的電源只要能裝能用"並不會立即造成故障",而是使用後會對主機健康的長遠傷害影響,所以當挑買新電腦時非常容易被忽略 (就像吃黑心油也不會立刻死或馬上生病的道理一樣)。由於目前硬體設計規範,電源供電主要以+12V電流輸出瓦數為重,80PLUS認證則是電力轉換效率的指標,當然認證越高通常廠商產品設計用料相對更高。如何幫主機挑選正確合適的電源,需要考慮的地方相當多,這是一門更需專業知識的學問,也是影響主機穩用多年的壽命、穩定、故障率之重要組件,供電不足負載過高的電源就像吃不飽的孩子營養不良一樣百病叢生、卡頓停擺不穩,用料低劣省成本的雜牌代工電源則隨時有可能燒掉連帶損壞其他硬體的IC電路,故不建議一般DIY半吊子或電腦新手隨意憑喜好自行挑選。

 
 

7. 機殼 (CASE):如同人體的衣服,挑選衣服作用第一在裝飾也就是外觀造型、其次是飽暖禦寒也就是主機的散熱,其三是保護作用也就是機殼用料鋼材的堅固程度。人會有適合自己穿的衣服,不同主機硬體也有"相對合適"的機殼,並不是愛配什麼機殼就配什麼機殼。廠商設計機殼的價位通常也是針對相對價位的硬體規格去設計製造的、例如:高價機殼相對會有厚實鋼板、較高硬體TDP需要的散熱設計、SSD水冷孔等設計,而低端的機殼對應低端的硬體,相對就會有較低需要的散熱設計、較廉價的用料來配合低價的主機搭配需求。正確挑選機殼必須考慮的的主要有:第一,硬體規格是否符合機殼支援而能妥善組裝。第二,散熱程度是否滿足該主機整體熱功耗。其他也會考量的因素:日後擴充支援空間、機箱大小擺放場所、個人外觀喜好、機殼結構耐用程度...等等。機殼相對其他主機硬體,是最無關電腦效能的零件,所以沒有預算就千萬別亂花錢在昂貴主機殼上,畢竟硬體發展快速,機殼的擴充支援不見得能讓人終身使用,即使是全鋁不鏽耐用十多年不變的機殼。常常有些電腦新手組萬元低端電腦卻要求要配裝幾千的高價機殼,雖然重視外觀好看是個人自由,但買個高端機殼內部卻是些精省低端組件,常會看起來有點不搭調與突兀空洞;或者有些貪便宜想省錢的DIY族去買中高端硬體卻配裝幾百元的廉價機殼,可能散熱差影響主機壽命、鋼板輕薄易變形讓硬體缺乏保護、空間窄擠易有組裝過程傷害...等等負面影響。另外機殼內部風扇,低端機殼通常原廠沒有附風扇、劣質組裝業者也不會好心幫忙裝上,基本上後抽系統風扇是必要的、若使用HDD硬碟最好有前方風扇,風扇一般可拆換是屬於消耗品,需定期作清理與老舊故障汰換。

 
 

8. 音效卡、網路卡 (其他擴充介面卡):介面卡的發展從以前的ISA、PCI規格、到現在的PCI-E1.0 2.0 3.X等等,隨著硬體傳輸速度需要,規格不斷的改進變更與淘汰,但目前電腦設計早在幾年前整合了音效、網路內建焊到主機板PCB電路板上,所以買新電腦時通常是不需要買這些介面卡的,而市面上仍有販賣的這類介面卡,主要是給老舊主機故障維修更換用的,除非"有特殊專門需要"才需另會另外額外加裝。主機板上使用的音效晶片、網路晶片,都能滿足一般商用家用的需求,特別是近年來的主機板音效品質 (目前以最多的Realtek、VIA、創巨音效晶片為主)跟CPU內顯核心(HD系列)都有飛快的進步,一些較高端主板也會使用知名的INTEL、Bigfoot網路晶片(其餘一般搭用Realtek網晶為主)。當然為了不特定人的特別需求,市面也有外接USB的音效卡、網路卡、甚至外接顯示等產品,其他還有磁碟陣列卡、支援舊規格的轉換卡、擴充延伸用的介面卡...等等,但這些都不是屬於電腦主機內必備的零組件。以目前桌機架構來說,音效卡跟網路卡是挑選主機板時就內建的,如果有無線網路使用需要,另外要加裝的只有WIFI無線網路介面卡。

 

9. 主機本體以外的周邊設備(鼠鍵、螢幕):滑鼠、鍵盤也是屬於消耗品,需定期作清理與老舊故障汰換。好的的鼠鍵設計,通常在於DPI靈敏度差異、按鍵觸感、附帶特殊巨集功能、允許同時輸入的程度有異 (例如 鍵盤多鍵衝突、滑鼠頻繁指令衝突的問題,好的鼠鍵相對比較不會發生。),除了以上有特殊要求的使用者之外,買再貴的用久也會髒會壞,所以也不用花太多的錢在上面,挑選以便宜順手好用為主,使用所謂"電競"鼠鍵不代表遊戲就一定會玩得比較厲害。螢幕目前全是LCD產品,早期傳統CRT螢幕早已淘汰,尺寸以4:3到16:9到16:10的比例為主,但現今產品幾乎只剩16:9寬螢幕可買,主要因為面板切割影響生產成本較低關係,廠商較少再生產較貴的4:3正方跟16:10黃金比例的面板,隨時3C消費者愛低價便宜的習慣日漸淡出市場,但作為近距離的電腦使用,後兩者才有比較佳的可視範圍 (早期剛出現16:9比例是設計給電視用的,適合遠距離觀看大尺寸螢幕)。挑選螢幕除了尺寸、輸入介面設計有別,其他規格其實產品都大同小異 (因為面板都是固定幾家來源所製造),反而挑選好的知名品牌廠商,對於售後保固、壽命耐用度的差異較大,因為螢幕非組件而是屬於"成品",通常跟挑買電視、電器一樣的考慮方式。挑選不同價位等級的電腦周邊產品,並不會直接對主機本身的效能發揮有影響,但輸入與輸出設備會影響使用上的感官。

 
瀏覽數